诗词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作品,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艺术形式。其特点在于相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有着比价哦严格的格律限制。
从朗诵的角度看,诗词大体上可分为古诗词和现代诗词。古诗词在格律上比较严格,现代诗词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诗词的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这四大要素构成了诗词的格律,格律是诗词的规矩。
用韵:即大家通常说的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诗歌中讲的“韵脚”与拼音方案中的“韵母”有很大的关系,但并不是一个东西,它们之间不能划等号。“韵脚”指的是“辙”,同一辙中包含着几个相近似的韵母,称为“合辙”,合辙才能押韵。前人将汉语中的韵母划分为“十三辙”。
1、发花辙:a、ia、ua
2、梭波辙:e、o、uo
3、乜斜辙:ê、ie、üe
4、一七辙:i、ü、er
5、姑苏辙:u
6、怀来辙:ai、uai
7、灰堆辙:ai、uai
8、遥条辙:ao、iao
9、由求辙:ou、iou(iu)
10、言前辙:an、ian、uan、üan
11、人辰辙:en、in、uen(un)、ün
12、江阳辙:ang、iang、uang
13、中东辙:eng、ing、ueng(weng)、ong、iong
平仄:指的是声调,古人把平、上、去、入四声调分成平声字和仄声字两大部分。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由于现代汉语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入声,所以当我们用普通话朗诵时可以把阴平声、阳平声归为平声;上声、去声归为仄声。平仄的作用是把各种不同平仄的字,有规律地组合成既起伏跌宕又平顺流畅的词句。
对仗:是一种在诗词中两句之间词性相对、平仄相对的修辞手法。诗词中的对仗,又叫对偶。即是将相似或相反的意思,用相同的字数和笔法构成华美的词句。
对仗的一般规则:
一是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从文法上划分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他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词。
二是词意相对、相似或相关的词。
三是组成形式一样,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
字数:是对诗词字数的要求。
诗词的格律是一种保证音律变化与平衡和谐组合的法则。没有变化诗词就会单调乏味;失去平衡就是去了韵律,也就不成其为诗词。平衡是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在诗词中节奏的平衡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所以诗词的平衡就是一种从古至今我们对于诗词的一种审美标准。“押韵、平仄、对仗、字数”的目的就是为诗词的变化与平衡而设定的,也是简历在平衡的节奏之上的语言规律。诗词的朗诵其实就是要求朗诵者在这种韵律的框架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面对诗词的格律问题,要引入一个“破”与“补”的概念,把它作为一种诗词朗诵方法的基本原则。
所谓“破”:就是为了充分地表达诗词的思想情感,打破诗词所固有的格律形式,以确保表达作品内容时的自由度。
所谓“补”:就是弥补因打破诗词固有的格律形式而显得不协调的平衡关系,以确保诗词原有的风格以及协调的韵律美。
《将进酒》 李白
《石壕吏》《兵车行》杜甫
《观刈麦》《琵琶行》白居易
《长横歌》白居易
《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雨霖铃》《观海潮》柳永
《鹊桥仙》秦观
《钗头凤》(一)陆游
《钗头凤》(二)唐琬
《满江红》岳飞
《破阵子》《水龙吟》《永遇乐》辛弃疾
《如梦令》《一剪梅》李清照
《沁园春》刘克庄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
《沁园春·雪》《蝶恋花》毛泽东
《青春的秘密》马亚可夫斯基
《帆》【俄】莱蒙托夫
《西风颂》【英】雪莱
《我见过你哭》【英】拜伦
《憧憬》【英】斯特朗
《小花》【俄】普希金
《对岸》《告别》泰戈尔
《我爱你,中国!》
《乡愁》余光中
《人间四月天》林徽音
《我爱着土地》艾青
《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呵,母亲》舒婷
《何必为年龄发愁》郭小川
《谜语》陈继光
《“点”的自述》白瑞兰
《渡口》席慕蓉
《无怨的青春》席慕蓉
《再别康桥》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