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智能学习
尽管针对人类的智商测量方式具有针对人类而言的物种特异性,但只要我们小心甄别其中的内容,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寻找到某种能够沿用到AGI研究之上的一般性因素。
抽象的人类智力分类方案——譬如卡特尔-霍恩-卡罗尔三层智力模型(Cattell-Horn-Carroll three-stratum model)——则将覆盖更为宽泛的机器智能的能力范围(参考图-1)
图—1卡特尔-霍恩-卡罗尔三层智力模型(底层智力项之内容在表中省略)
图-2 AGI学界对于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子课题分布情况的勾勒
心理学家所刻画的种种人类智力的分类形式,归根结底乃是由人类的神经系统所执行的。因此,只要我们对人类的大脑的神经运作细节进行精确的描述,我们就可以从中抽象出一张精确的AGI工作图纸来。而时下方兴未艾的“类脑人工智能”(brain-inspiredAI)研究路数,便是该思路的体现。
不得不承认,与前面提到的深度学习的进路相比,类脑人工智能的研究思路的确更可取一些。虽然从字面上看,深度学习的前身——人工神经元网络——也是基于对于人类大脑的仿生学模拟的,但是在专业的神经科学家看来,传统的神经元网络也好,结构更为复杂的深度学习机制也罢,其对于人脑的模拟都是非常低级与局域的。与之相比较,类脑人工智能的野心则要大得多:它们要对人脑的整体运行机制作出某种切实的研究,并将其转化为某种数学形式,使得计算机也能够按照“人脑蓝图”来运作。考虑到人类大脑的整体运作——而不是局域神经网的某种低端运作——能够以“神经回路”的方式向我们提示出更多的关于人类智力整体运作的信息,类脑人工智能的研究显然能够比主流的深度学习研究减少犯下“盲人摸象”错误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