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 国家 教会 教皇 圣经 信仰 善功 神性 人性 前定论 积累说 大众文化 经院哲学
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是西方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由约翰·威克里夫、扬·胡斯、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以及其他早期新教徒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改革者反对当时罗马天主教的教条,仪式,领导和教会组织结构。在他们的努力下,新的国家性的改革派教会被建立。早期的一些发生在欧洲的事件(如黑死病的蔓延和天主教会大分裂)侵蚀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信仰,但教义上的歧见才是引发宗教改革的关键。其他一些因素(如文艺复兴思想的传播,印刷术的传播,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也都促成了新教的创立。
第一个新教教会是15世纪扬·胡斯创立的弟兄合一会(Unitas Fratrum)(或波西米亚弟兄会)。最大的新教教会是路德会(主要在德国,波罗的海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和加尔文的跟随者(主要在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和苏格兰)。除这两大阵营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改革团体存在。
罗马天主教在特伦托会议发起了反宗教改革的回应,并专门组织了耶稣会来作为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一般而言,北欧转为新教,南欧仍旧信仰天主教,中欧则成为双方激烈冲突的场所,甚至升级为全面的战争。 发售赎罪券
虽然先于路德就已经有一些较大的改革运动,但大多数人认为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欧洲宗教战争。
在宗教改革之前,教会不仅控制了普通民众的思想,还高高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转转局面,衍生了许多不同的新教教派,并和不同民族的国家相结合,使各个王国迅速发展壮大。例如,英国的圣公会的建立使英国的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得到强化,为后来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欧洲的各个国家也因为各自的宗教信仰而加强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的精神凝聚力。
虽然宗教改革派进行改革的初衷只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但是这场改革无形中给欧洲带来了自由、宽容的新气息,从最初对不同信仰的包容到后来对不同政见的包容,这场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进步。
教皇 教堂 耶稣像
经院 教会
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