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显示课程章节
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视频


与皇家园林相比,私家园林的特点是占地小,小桥流水,树木荫蔽,曲径通幽,假山怪石点缀其间;建筑朴素,色调淡雅,无过多装饰,体现文人气质。

中国古代的私家园林大多数是士大夫阶层所建造的,这些人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又比较有钱,因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是“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这些人我们今天叫他们“文人”,他们建造的园林我们称之为“文人园林”。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园林的兴起和发展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园林开始兴起,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类型;第二个阶段是宋朝,文学艺术的发展促使园林艺术发展,造园艺术达到高峰;第三个阶段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使园林艺术再一次形成高峰,留下了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一大批传世杰作,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经典。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氏族集团之间互相争夺,互相倾扎,导致政权频繁更替,人们难以把握社会的状况和自身的命运。与此同时,北方少数民族大举进入中原,尤其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争夺生存空间,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五胡乱华”。在民族大冲突,大争夺的同时,也出现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总的来说就是战乱频繁、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文人知识分子只有逃避,逃离现实,逃离这个肮脏的尘世。唯一最好的去处就是自然界,山林溪流之间,那是一方远离红尘的净土。逃离现实追求自然为共同的思想倾向,并由此而形成为当时的风尚,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竹林七贤”的名士风流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逃离社会,追求自然最容易的就是在自己的宅第旁边做园林,小桥流水,假山怪石,林壑幽深,进到里面就像是与世隔绝,远离了喧嚣,这就是文人园林的旨趣。确实,当我们在苏州拙政园中,在上海豫园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人那种闹中取静,远离尘世的追求。

不仅仅是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两种重要的艺术与它同时兴起,一是山水诗,一是山水画。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诗歌,春秋时期的《诗经》就是采集了商周以来各地的民间诗词歌谣而成,但是那时的诗歌内容都是描绘的现实生活:国家大事、战争风云、劳动生产、男女爱情等等,没有专写自然风景的诗歌作品。而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了不写人,专门歌颂自然山水的诗词歌赋。美术也是如此,魏晋以前的中国绘画只有人物画,没有山水画,内容也都是现实社会生活,或朝廷礼仪,或战争场面,或生活小景。山水树木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的背景在画面里稍微配一点,而且应该说都画得很幼稚,说明人们没有花精力去关注自然山水之美。然而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了少画人物或不画人物而专门描绘自然山水的绘画作品。今天,众所周知山水画已经成了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门类,而且是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特殊的年代,山水诗、山水画和文人园林同时兴起,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于这一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觉醒。而且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成为了中国文学艺术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古代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以外还有一类寺庙园林和书院园林,事实上寺观园林和书院园林在文化类型上与文人园林属于同一类,其旨趣也与文人园林相似。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像皇家园林那种东海神山的仙境和长生不老的幻想,而是与魏晋文人们一样逃避现实,追求自然乐趣的精神境界。寺庙园林则更是远离尘世的“净土”的象征,是佛教徒们去除世间烦恼,静心修炼的好场所。佛教的本旨就是超脱尘世,远离俗缘,去除世间的烦恼,躲到深山老林中去修养心性。所谓“名山大川僧多占”,就是这个道理。建造佛教寺庙常常选择远离闹市的深山之中,不在深山之中而在城市里建的寺庙就在周边建造园林,人工造出一方净土。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学校,是文人最集中的地方,书院园林供书生士子们游览风景,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修养闲情逸致,陶冶性情。佛教徒的精神修炼与文人们的性情修养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园林也有地域风格,总的来说是北方园林比较粗犷,南方园林比较秀美,这都是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尤其是地处亚热带的广东的岭南园林,更是一派南国风光。


园林建筑在千百年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了很多造园手法,使得中国的园林艺术丰富多彩,趣味无穷。

图片赏析





 -----------------------------------------------------------------------------------------













友情提示:同学您好,此页面仅供预览,在此页面学习不会被统计哦! 请进入学习空间后选择课程学习。
章节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