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显示课程章节
同性恋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同性恋现象就已存在,但如何认识和对待同性恋,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广为争议的问题。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将同性恋排除在疾病范围之外,并将其作为一种少数人的自然状态——即与异性恋平行的状态来看待。2001年4月,中华精神病学会颁布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也将同性恋从性心理变态中删除,这就意味着,从理论上讲,同性恋已不再是精神病的同义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同性恋者的态度也趋于更加科学和宽容。

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同性恋(homosexuality)是指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出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情感和性爱行为,同时对异性缺乏或减弱性爱倾向,但也可能有异性性行为的性取向现象。同性恋如果是由于境遇的局限而产生的同性性行为,随着环境变更而消失的现象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

2.分类

根据同性恋者的表现,可对其进一步分类如下:

①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

②精神性同性恋与实质性同性恋,前者只有精神相爱而无实质性的性行为;

③主动型同性恋与被动型同性恋,前者又分男性主动型和女性主动型,他们通常扮演“丈夫”的角色,而后者包括男性被动型和女性被动型,他们通常扮演“妻子”的角色;

④绝对同性恋和相对同性恋。前者对异性毫无兴趣,其性活动完全以同性为对象,后者又称双性恋,其性活动可以指向同性,也可以指向异性。

一般来讲,男同性恋者的性伙伴多不固定,而女同性恋者的感情比较专一,且行为比较隐蔽。从个体心理状态与常人区别的角度看,真正异常的是男性被动型和女性主动型,他们在心理上有较多的异性特质:当其同性恋关系不能维持时,可能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反应,甚至可能自杀或杀死离开的性伴侣;而男性主动型和女性被动型心理方面的异常相对少得多,他们参与同性恋的活动往往只是出于暂时的情感联系,或由于性欲较强之故。此外,同性恋可见于各种年龄,但以未婚青少年较为多见。在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在阶层分布上.上层社会和最下层社会中更为常见,即发生率的高峰见于两个极端。